工作动态

茅湾村来了位“法官书记”

市第一法院谭权照法官任茅湾村书记纪实

作者:本报记者张房耿 通讯员王艳 发布日期:2015-11-05 【收藏本文
    谭权照(左一)在茅湾村经常走访村民。图由法院提供

    10月28日早上8点20分,家住石岐区的谭权照准时到达了三乡镇茅湾村村委会大楼。8点30分前,茅湾村村委会工作人员都准时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这看似平凡的一幕,在往日却是另一番情景。“老谭没来之前,有的工作人员9点都还没来上班。”茅湾村党支部书记李桥毅对此感受很深。老谭叫谭权照,是市第一法院的一名普通法官,到茅湾村任职第一书记才三个月。但这三个月,老“法官书记”却让村里悄然起了些新变化。
    ■茶具撤出办公室 专设村民 “唠嗑”室
    今年夏,市第一法院党委开展幸福党建“阳光先锋”的驻村志愿服务活动,群众经验丰富的谭权照来到了茅湾村。茅湾村位于中山第二高峰五指山下,在三乡东南3.9公里,是一条有600年历史的古老村庄。
    走进茅湾村村委会大楼,破旧的楼梯似乎在诉说着这个仅有199户人家村子的现状。三楼接待室里放着几张磨得快破皮的沙发和一张旧茶几。55岁的谭权照穿着一件红色T 恤,配上灰色的西裤和皮凉鞋,乍一眼看去和当地村民无异,让人很难和 “茅湾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这个头衔联系在一起。
    “这些沙发和茶几,三个月前还放在村委干部办公室里,现在这些非办公物品都撤出了场所,搬到了专门设立的接待室。”谭权照7月初来到茅湾村后,做的第一件事很简单,却让村两委的办事作风发生了变化。
    “当时,我看见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的办公室都有一套茶几。”谭权照到任后提议给村委干部的办公室 “减负”。茶具、沙发都撤出了办公室,也不在办公室里抽烟、喝茶。办公室成了真正办公事的场所。
    “以前,在同一间办公室,既有在处理村务的,又有在处理来访村民家长里短纠纷的,时常混在一起影响了工作。但自从专门成立接待室后,来访村民受到比较正式的接待,也就有事说事,有理说理了。”■整合土地资源,承租土地有了“明白账”
    “我们村常住人口680人,外来人口约6000人,辖区总面积4906亩,其中山地面积2902亩。”村委会王主任告诉记者,茅湾村每年收入约400多万元,只能维持基本收支平衡。人少地多却收入不多是茅湾村的现状。
    “村里看似很多地,但这些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卖出去了,剩下只有林地和农地。”王主任说。法官出身的谭权照到村里后调研发现,即使是农地和林地,村里也是一本“糊涂账”。有的村民以前和村委签租赁合同,林地界限居然是从这棵树到那棵树来计算的,有的树如今都已经没了,这种合同显然是不规范的。
    盘活土地是增加村委、村民收入的首要任务。谭权照建议,村里应以整合盘活土地为主线发展经济。今年8月,村两委开了一次党员代表大会。谭权照把与土地承租等有关法律向代表释明后,村里初步确立了整合土地资源的目标。
    “村民以前以开荒为由占用的集体土地,需要签补充协议;以前租1500平方米现在却用了4000平方米的,也要来补那2500平方米的协议。”谭权照说,村里正在制定相应方案,引导村民走规范管理的租赁关系。“我们现在也在向镇、市有关部门申请土地指标,土地有了‘明白账’,我相信茅湾村两年后的收入能上涨到600万甚至是1000万。”茅湾村党支部书记李桥毅说。■复兴古村落,擦亮茅湾历史文化招牌
    “我们村子虽然人少,但古时出过状元,有不少古迹。”王主任告诉记者,茅湾村山脚有一泉水,名“五眼井”,又名冷泉,泉水冷冽,炎热夏天时泉水也冰冷刺骨。此外,村中心有建于清代长约500米石板街,柳家祠建于清朝末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见证着茅湾村的发展。
    茅湾冷泉、石板街、柳家祠于2012年同时被列入中山市不可移动文物古迹。谭权照向村里建议保护好村里的历史文化古迹,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规划,打造新兴旅游点,让村的文化得以延伸。
    谭权照来到茅湾村后,看见家家户户都种了黄皮树。7月份,黄皮果淡淡的清香飘溢在村里每个角落。“在复兴茅湾村历史文化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适当发展果木产业,增加村民收入。”
    此外,谭权照在走访中了解到村民邹女士身患癌症,高额治疗费用让本来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第一法院知悉后发起爱心捐助,募集捐款9418.50元交到她手中。
    “常言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们法院联系茅湾村的工作时间短,村里也有了些新变化。接下来的帮扶工作也要因地制宜,实实在在地做。”第一法院党委书记罗嘉浩说。
    
责任编辑:本报记者张房耿 通讯员王艳 来源于:中山日报 【讨论列表】【 返回 】【 打印 】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效果最佳
粤ICP备15020197号-1 地址:中山市东区博爱五路62号
粤公网安备 44200002443317号
党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