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中山法院发布首份行政非诉案件司法审查“白皮书”


作者: 发布日期:2024-09-25 【收藏本文

9月25日上午,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和解读《行政非诉强制执行案件司法审查报告》(以下简称“白皮书”),梳理分析了2021年至2023年审结的行政非诉案件,分析行政机关在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监督和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同时,发布五个行政非诉执行案件典型案例,并针对案例答记者问。据悉,此次发布的“白皮书”,是中山法院首次就行政非诉案件司法审查这一专项行政审判工作发布的工作报告,在助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执法能力和规范化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新闻发布会现场。通讯员 俞夷超 摄

三年结案率100%  准执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行政非诉强制执行审查案件,是指行政相对人对于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诉讼又不履行的,没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人民法院依法对该申请进行审查的案件。

作为全市行政案件的集中管辖法院,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承担着全市除中央隶属国家机关中山海关等中央直属机构外全部行政机关作为申请人的行政非诉案件审查工作。2021年至2023年,该法院共受理行政非诉强制执行审查案件3718件,审结3718件,结案率100%。其中,2021年收结案1079件,2022年收结案1113件,2023年收结案1526件。总体来看,案件呈增长趋势,且2023年增幅较大,达37.11%,表明中山行政执法力度正在不断加大。

2021-2023年行政非诉执行审查案件审查结果。通讯员供图

在准执率方面,这3718件案中,裁定不予受理135件,受理后准予撤回申请195件,准予执行3194件,不准予执行143件,以“其他”方式结案51件。扣除准予撤回的195件案后,三年整体准执率为90.66%。横向看,三年准执率均高于全省水平,反映出我市行政机关整体执法水平较高。纵向看,准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反映出我市行政机关整体执法水平不断提升。

行政处罚案件占比最大  

据“白皮书”显示,在案件类型方面,行政处罚、行政处理和行政征缴类占比达99.57%。

各类案由数量及占比。通讯员供图

其中,行政处罚案件占比最大,达68.48%,主要涉及道路交通、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市场监管、安全生产、劳动保障这六个领域,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是主要的处罚内容。标的额跨度较大,从十几元到几千万元不等,交通领域(主要为超载超限)罚款金额相对较小,食品药品、生态环境、自然资源领域罚款金额相对较大,反映出行政机关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的重视。

行政处理案件中,责令集体经济组织向股民(村民)支付分红、征地款类案件最多,占三年来行政处理案件的77.23%。

行政征缴案件主要为征缴住房公积金,该类案件的特点是被执行人特别集中,为职工人数众多的企业未依法为职工缴纳公积金引发的系列案。

高效审结“工改”“治水”案件  积极延伸审判职能

“工改”和“治水”两大攻坚战是中山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胜负手,是中山推进“百千万工程”大棋的关键一子。三年来,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高效审查多宗涉“工改”违法用地案件;累计审查了逾百件包括私设暗管排污、向河道倾倒危废物等涉“治水”案件。

此外,审结了百余宗涉及侵犯知识产权、侵犯注册商标、假冒知名品牌、生产伪劣商品的行政处罚案件,为我市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支撑。

“三旧”改造方面,针对在补偿到位的情况下,仍有极个别被执行人拒绝履行腾房义务,严重影响整个片区的改造进度,对于市政府的强制腾房申请,该院经审查后,依法裁定准予执行,有效地服务了全市的“三旧”改造工作。

新闻发布会现场。通讯员 俞夷超 摄

在依法完成法律赋予的审查职能的同时,该院还坚持监督指导,积极延伸审判职能,助力政府依法行政。如积极派员参加府院联席会议及各类座谈会,参与行政机关规范执法研讨,并通过普法课堂、电话、座谈会、函件等多种形式回应行政机关的法律需求。

不获准执案件逐年下降  司法监督成效显著

合法性审查是贯穿行政非诉审查的基本原则。在具体的案件审查过程中,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坚持全面审查每一宗案件的合法性,对明显不合法的非诉执行申请坚决不予受理或不准予执行。据统计,2021年至2023年,该院共对135件非诉执行申请裁定不予受理,对110件案件裁定不准予执行,充分发挥了监督职能

个案的败诉倒逼行政机关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建章立制,堵塞漏洞,不断提升执法水平。三年来,被该院裁定不予受理的案件数量从75件降至23件,降幅69.33%;不准予执行案件的案件数量从49件下降至31件,降幅36.73%,司法监督成效显著。

但从该院行政非诉审查的司法实践来看,部分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部分问题存在共性及普遍性。

一是部分行政机关对法定申请期限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申请执行期限的延误;二是部分行政决定的作出违反正当程序原则,如不按法定程序送达、处罚告知及听证权保障不到位;三是处罚对象或申请执行对象识别错误;四是加处罚款措施未有相应行政决定作为依据;五是存在其他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

这些问题的发现,提示我市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程序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防范恶意逃避监管行为

被执行人在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执行或者申请行政强制执行前注销经营体以逃避处罚,导致行政处罚措施无法得到执行,是我市行政执法普遍遇到的问题。

对此,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匡勇表示,行为人主体资格灭失后,由于违法行为本身不具有继受性,也就不能够成为行政处罚等监管措施的对象。实践中,行政机关对于企业等经营实体类违法行为人通过注销工商登记的方式规避行政监管责任的问题确实存在不少困惑。

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匡勇答记者问。通讯员 俞夷超 摄

该法院建议,具体的执法办案机关可加强与相关登记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协作,采取预防性的措施防止违法行为人通过注销经营实体的方式规避行政监管措施。执法机关在对经营类执法对象进行立案时,可将立案信息告知登记管理部门,以便于登记管理机关全面审查涉案主体的注销申请,确保其在注销前就已经依法完成全部的债务清算清偿责任。登记管理机关受理涉案主体的注销申请后,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执法机关,征询执法机关涉案主体的公法债务等行政义务是否已清偿、履行完毕,以保障行政监管的效能性和行政执法的严肃性。

“去年5月,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市政数局、市一区检和我院六家单位联合签署了《中山市防范生态环境领域未完全履行罚没款的行政处罚决定的企业恶意注销登记工作机制》,已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从机制上为有效防范被处罚主体通过恶意注销登记方式逃避行政处罚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匡勇说。

接下来,该院将持续树立新时代司法理念,进一步做实府院联动并积极完善多元解纷工作机制,不断丰富府院联动的内容和形式,加大府院联动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推动府院联动工作由个案协调、事后化解向源头预防、前端治理延伸,从根本上、从源头上化解行政争议。


编辑  付陈陈  二审 黄凡  三审  岳才瑛

责任编辑: 来源于:中山+ 【讨论列表】【 返回 】【 打印 】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效果最佳
粤ICP备15020197号-1 地址:中山市东区博爱五路62号
粤公网安备 44200002443317号
党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