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链接看
《中山翠亨科学城城市设计》成果的通告
从全球范围内进行国际咨询开始,中山翠亨科学城一直备受各界关注。9月2日,我市发布关于公布实施《中山翠亨科学城城市设计》成果的通告。《中山翠亨科学城城市设计》已于近日经中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打造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新中心 《中山翠亨科学城城市设计》项目负责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规划师刘华彬告诉记者,按照设计方案,中山翠亨科学城位于翠亨新区起步区(马鞍岛)的南部,北至翠亨快线,东至珠江口,南至翠亨新区起步区南边界,西至大茅水道,总面积18.27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约13平方公里。 中山翠亨科学城目标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新中心。将以全球视野,高标准建设成为中山对接全球、融入湾区的开放交流门户,成为引领中山创新发展和展现中山气质的现代化、高品质滨海城区。 此次城市设计,规划建设用地面积近1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5万至18万。以科研创新、高端生产服务、城市公共服务为核心功能。 ■构建“两轴、四带、一心、五区”框架 在空间结构方面,中山翠亨科学城将构建“两轴、四带、一心、五区”的多元复合结构框架。 十字轴:东西向以客运港为节点构建一条连通山、海、城、河涌、湿地的东西向创智服务轴;以基地中部的主干道翠城道为依托构建连接马鞍岛北部的南北拓展轴。 井字带:依托茅龙水道、海岸、横八涌、横九涌等水系形成四条滨水休闲景观带,构建滨海风光带和生态景观廊道。 一心:以超级街区和水岸湖湾为特色的,由城市创享中心与城市公共客厅共同构成的城市中心。 五区:东部依托客运港形成以合作交流为导向的门户综合服务特区;西部是生态湿地休闲区;中部分三个区:中间是创智综合服务区,北部为产业研发单元化布局的科创启动区,南部是面向未来和创新的品质生活区。 ■国际医疗城等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其中 在城市设计总平面图上,可以看到城市建筑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其中包括滨海地标未来之门、湾区联合创新中心、翠亨重点中学、科技发布中心、湾区联合实验室、湾区医疗城、生物医药总部基地、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园、湾区科研院所、粤港澳科教合作园、科学家社区、设计谷、翠亨音乐厅等等。 据刘华彬介绍,中山翠亨科学城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30公顷。未来将提供国际标准的城市服务和便捷的社区生活服务,包括1个湾区医疗城、1家国际医院、1个生态疗养中心、11所学校、1个体育公园、200亩公共文化类用地、8个社区服务中心等。另外还将面向科创服务提供公共设施供给,包括1个中山科学馆、1个会议会展中心,以及近200亩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用地。规划科创研发产业用地,将提供总部办公楼宇、科创研发街区、综合平台、水岸科创小镇等多种类型的创新空间模式,适应不同科研创新功能需求。 本次设计将建立三轴引领、一带串联、廊道交织、多点覆盖的公共空间,打造通山连海、蓝绿交织的公共空间系统,营造“出门见公园,绿网相联通”的城市绿地系统。蓝绿空间占比50%以上,绿化覆盖率35%以上,3分钟步行可达城市公园。在城市设计总平面图上,可以找到体育公园、红树林生态奇境、湿地文化街、湿地码头、滨海公园、潮汐公园、滨水公园等对应项目。 ■规划两条地铁实现对外交通疏解 中山翠亨科学城将构建多种方式、快速对接湾区的对外交通体系。在建的深中通道、中山客运新港,以及规划中的广珠城际和深茂铁路等交通设施建设将促进翠亨快速融入湾区城际网络。翠亨科学城未来可以通过多种交通方式实现一小时内到达深圳前海、广州南沙、香港机场、澳门、珠海等地。 按照城市设计,未来将规划一条高速路、两条快速路、一条主干道和两条地铁线,实现马鞍整岛对外的交通疏解和联系。规划地铁2号线和地铁4号线,增强翠亨新区与中山市区一体化连接,并预留新增一条地铁线连接翠亨新区中心区和科学城。 此外,还将构建绿色低碳、公交优先、智慧高效的城市交通体系,引导和鼓励“公共交通+慢行”的绿色出行方式,促进交通系统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包括城市公共交通、城市道路交通、慢行交通、水上交通。 链接 环境资源湾区独一无二 设计方案汇聚国际理念 去年7月9日,中山翠亨新区管理委员会对外发布《中山翠亨科学城城市设计国际咨询》中英文公告,面向全球公开征集具有前瞻性与创新性的城市设计理念和空间方案。除香港、北京、深圳、广州、上海等国内机构参与外,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新加坡等国家的国际知名机构也纷纷报名。 《中山翠亨科学城城市设计》项目负责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规划师刘华彬介绍,前期的国际竞赛吸引到了全球近百家设计单位参与,并由专家组评选出六个优秀设计方案。最终的城市设计成果在设计理念创新性、功能结构、空间特色等多方面吸收了优秀方案的亮点。 刘华彬说,从城市空间品质和特色角度,这个设计更强调城景融合和以人为本。中山翠亨科学城最大的自然景观资源特征就是水网和湿地,这在整个珠江口内湾都是独一无二的,规划设计中,海、河涌、湖湾、湿地等滨水空间被规划为城市重要的公共景观廊道和不同特征的活动场所,自然景观资源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成为城市高品质空间,以环境品质和特色吸引人才集聚,同时也是展现中山新形象的国际化现代化滨海城市中心。
|